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文艺的品位与美德
时间:2018-08-0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形成的各种职业道德观,与其社会总体道德观一样,都具有文化继承性和时代更新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艺”与“德”两者关系的阐释与实践,形成了关于艺术与道德本质内涵、艺术形式与道德理念、艺术教育与道德教化、艺术创作研习与个体道德滋养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艺德观,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与实践价值。我国文艺界艺德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进一步推陈出新,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高度契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艺工作者艺德观蕴含的意识形态属性是社会主义的,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伸拓展,是文艺工作者新时代道德修养在自身创作活动中的自觉流露与自发展现。

  “公德”与“私德”应统一。文学艺术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人们思想、温润人们心灵、熏染人们情趣、陶冶人们生活,能够拂去社会上的萎靡之风、清除生活中的颓废之音。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要把握和处理好“公德”与“私德”的关系,敞开胸襟,放大格局,心系天下,情牵苍生,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刻苦自强,勤笃自励,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和永恒,在道德修养上追求超拔与高远,把核心价值观生动鲜活地体现在自己创作实践中,用高迈清朗的当代故事和人物形象,引导广大读者观众崇善抑恶、扬清激浊,自觉地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艺品”与“人品”要融汇。我国传统艺德观的显着特征之一,就是注重“艺品”与“人品”的二位一体、相互融汇,把为人和从艺看作互溶互鉴、相得益彰的道德理想。牛犇等优秀影视表演艺术家,不仅自身具有优良艺术美德和精湛艺术才华,而且其作品在给观众带来快乐娱乐的同时,也给予观众思想美德的教化和熏染。“山有云衬,方显巍峨之风;云系山间,才有飘逸之姿,”品德与技艺的关系亦如此。倡导在为人做事上大节公德、正直善良,主张在为文从艺上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种慎于做人、严于从艺的传统艺德优良质素,应当成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加强艺德建设的核心要义。无论何时何地,作家艺术家都要先做人做事再为文为艺,坚守文艺理想、文艺良知和文艺操守,弘扬传统美德,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情怀”与“情趣”相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学艺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其根基在于人民群众,其源泉在于现实生活,其生命在于读者观众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的各类实践活动,都是蕴含着新时代文学艺术原料的丰富矿藏。作家艺术家要牢固树立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以真诚的人民情怀表现和展现人民群众的奋斗足迹和创造身影。

  要把握和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守正律己,甘于奉献,摒弃庸俗价值观的侵蚀和渗透,让个人情趣、一己情调服从服务于人民情怀、大众情感,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净化演出生态作为要务,最大限度地摆脱商业行为束缚和名利观念羁绊,全身心投入到文学艺术事业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努力成为像牛犇等一样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学艺术工作者。

检务公开
检务公开
关于我们
案件信息公开网
检察视频
检察视频
检察视频
互动平台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客户端二维码

版权所有 霍州市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1号

技术支持:正义网